2018年9月16日至9月19日,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新华通讯社、国家文物局支持举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学会协办,观唐文化、富华国际集团、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青岛饮料集团为分论坛会场、设备物料、嘉宾交通及食宿等会务接待工作提供物资支持,腾讯和科大讯飞提供技术支持。
“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旨在推动各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及古代文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本届论坛主题为“作为文化景观的古代文明遗产——古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邀请到78位文明古国文化遗产领域同仁及专家参会。他们分别来自国际文物修复学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博物馆协会这3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埃及、德国、希腊、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墨西哥、叙利亚、阿联酋共12个国家代表团。其中,中国代表团中包括北京、西安、南京、杭州、洛阳、郑州、开封、安阳八大古都市委市政府及文物局领导,就古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与各国参会代表讨论交流。
图1 “紫禁夜话”活动
9月16日晚,与会代表齐聚故宫慈宁宫,参加“紫禁夜话”活动。“紫禁夜话”是历届论坛的固定环节,单霁翔院长用专题演讲的方式,介绍故宫博物院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工作,与参会的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同仁交流经验。与前两届论坛不同的是,此次“紫禁夜话”活动首次采用网络直播,从而使受众由与会学者及官员扩大到了社会公众——他们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受益者,也是重要依靠力量。据统计,“紫禁夜话”在故宫博物院官方新浪微博当天网上直播点击量33万,总阅读量502万;在腾讯大学和腾讯新闻平台总浏览量为26.68万。“紫禁夜话”网络直播向公众普及了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也有助于引导公众树立保护、传承古代文明遗产的主观意识,从而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争取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支持。
图2 “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开幕式
经过“紫禁夜话”的预热,9月17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报告厅召开。除正式代表外,文化和旅游部、新华通讯社、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学会相关领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比利时、希腊、伊朗、伊拉克、爱尔兰、马耳他、墨西哥、叙利亚驻华使节,文博界学者、故宫博物院各部(处)代表也出席了开幕式,可容纳三百余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杜江、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宁、伊拉克驻华大使艾哈迈德·贝尔瓦利、北京观唐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挺伟为大会开幕致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员会秘书长奥威尔·菲利普斯,希腊文化与体育部秘书长玛利亚·弗拉扎基,叙利亚文化部长阁下代表、文化部部长助理陶菲格·伊玛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主旨发言。大家回顾了往期论坛成果或精彩瞬间,并从不同角度对本届论坛提出期望。
图3 分论坛现场
9月17日下午,论坛进入分组讨论环节。本次论坛下设四个不同主题的分论坛,由与会代表根据自身研究领域及工作经验自主选择。
第一分论坛主题为“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员会秘书长奥威尔·菲利普斯提出,一是要聆听过去,充分考虑过去周边环境;二是城市的新旧部分不要分割开来,不能形成断层。希腊文化与体育部秘书长玛利亚·弗拉扎基认为,古都的保护工作要考虑现代城市建设,积极探索一些新的做法,为历史、为未来负责。中国的古都管理者们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如何协调古都保护、文化传承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如洛阳市市长刘宛康阐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路,以及“先探后建,保护说了算”的洛阳模式。杭州市副市长刘国洪从临安城的保护、西湖和大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的开展等方面介绍了杭州市在大遗址保护、在文化传承建设里面做出的有益探索。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马锐介绍了如何通过“保护优先、新旧分治、传承发扬、彰显特色”等指导政策,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等等。
第二分会论坛主题为“古都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传承”。国际文物修复学会技术委员会主席奥斯丁·内文在介绍学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独立性、表率作用、研究员制”三项原则。伊拉克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调查司司长萨利姆·阿勒-哈伊德利认为,应保护文化遗产免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在挖掘以及探索文化遗产的时候也应注意不改变原貌。意大利庞贝考古公园园长马西莫·奥萨纳分享了庞贝古城的文物保护情况,认为不应以牺牲文化遗产的代价追求现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物提出文物的知识性保护,应制定文物保护的国际标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詹长法提出,对古建筑进行修复时,必须始终尊重每一个建筑的结构、材料和表面处理的真实性,进行专业性保护和修复,并将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第三分论坛主题为“古都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弘扬”。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馆长玛利亚·拉格吉安妮介绍了他们是如何通过现代化的、以公众为导向的活动博物馆教育活动弘扬雅典文化遗产的。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办公厅外事处处长罗萨那·碧娜琪分享了意大利在古代文明利用与弘扬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多种措施。叙利亚文化部长阁下代表、文化部部长助理陶菲格·伊玛目回顾了大马士革古都的建成、发展及现状,强调其重要的宗教历史地位,表达了打击恐怖组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决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晓峰教授通过剖析中国山水文化和城市文化结合的历史过程,深刻挖掘了山水文化背后的儒释道价值。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学系李政教授介绍了赫梯古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及在现有的生活下如何合理利用古代的城市文化资源。
第四分论坛主题为“考古视野下的古都古国与文化交流”。伊朗德黑兰大学考古学系助理教授穆哈默德·杰洛达尔从西拉夫和马罗班考古发掘工作中获得的考古证据出发,探讨了波斯湾与远东之间的国际海上贸易历史。印度喀拉拉大学考古学系教授阿吉特·库马尓根据现有考古发掘出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遗存,证明了奎隆和维津詹姆是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两个主要贸易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健提出了“建筑物的力量和具有力量的建筑物”这一观点。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罗丰讲到了自己作为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如何通过出土文物更好地了解中国北方的人们在过去时代生活的样子,更好地保存过去,保存传统。北京大学李零教授,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分析中国早期都邑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北纬41度中国气候分布线、中间38度农牧地争夺线、南部三代王都线的“三条线”概念。
代表们在分论坛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就感兴趣的话题与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表达与深入讨论。会场气氛热烈,成果丰硕。
在9月18日的闭幕式上,各分会场主持人作分论坛总结发言,对成果和亮点做了精彩凝练的介绍。之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论坛大会总结发言,感谢代表们的精心准备,坦诚交流和友好互动,以及他们为践行《太和宣言》,保护古代文明遗产,繁荣古都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图4 大会圆满闭幕
本次论坛的另一成果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与叙利亚文化部古迹和博物馆总局局长马哈茂德·哈马德,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故宫博物院与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文化部古迹和博物馆总局谅解备忘录》,双方将通过此次签约,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方面加强合作,从而深化两国间文化交往。
图5 故宫博物院与叙利亚文化部古迹和博物馆总局签署谅解备忘录
在会议间隙,大会还安排各国与会代表登临故宫城墙,眺望景山,参观“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贵胄绵绵:摩纳哥格里马尔迪王朝展”“清平福来——齐白石艺术特展”,考察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皇城宫苑——北海公园,使代表们对北京市古都遗产保护工作,对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展馆建设与维护、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有了切实体验。
图6 与会代表考察故宫博物院藏石质古建筑构件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短短的两天多时间里,近80名与会专家、古都市领导及文化遗产部门官员,围绕着“作为文化景观的古代文明遗产——古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一主题交流互动,研究和探讨古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与未来,为促进世界各国文明和谐发展、保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发挥了更持久的作用。